2022年民政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2-12-28信息来源:
今年以来,株洲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以民本化、法治化、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五化”民政建设为引领,持续擦亮“精准、专业、高效、幸福”株洲民政品牌,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贡献了民政智慧和力量。
一、着力办好省市重点民生实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全面完成民政领域各项实事任务。一是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全市城市低保标准达625元/月,农村低保标准达6208元/年,任务完成度分别为104%和107%,保障标准位于全省前列。二是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全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贴标准提高至82.9元/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高至83.7元/人,任务完成度为100%,保障标准位于全省前列。三是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1030户实事改造任务中,已完成1030户,任务完成度为100%。四是推进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积极推进天元区敬老院、石峰区老年休养院、渌口区渌口镇中心敬老院、渌口区朱亭镇中心敬老院、醴陵市社会福利中心、炎陵县老年社会福利中心、炎陵县下村敬老院7个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截止目前已有7个项目完成建设,达到入住条件,新增护理型床位600张,任务完成度为100%,
二、着力争取真抓实干激励表彰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积极争取省政府养老服务真抓实干激励表彰。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印发《株洲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积极推动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意见》。二是健全服务网络。优化机构养老,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对5家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实施“关停并转”,培育新增养老服务企业5家,新增机构养老床位500余张。提质社区养老,县、乡、村养老设施覆盖率超过90%,建成社区(村)日间照料中心1382个,街道(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4个,“长者餐厅”47家,为全市老年人提供就餐送餐服务15万余人次,是全省第一个在全市范围推广“长者餐厅”的市州。推进医养融合,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率达到100%,积极推荐芦淞区成功申报湖南省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株洲市人民医院、醴陵市福田医养中心成功申报湖南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株洲市芦淞区贺家土街道养老康复项目成功申报湖南省医养结合示范项目。三是提升服务水平。举办3期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班,培训养老护理员(含居家护理)200余人次,全市养老护理员上岗培训率和培训覆盖率均为100%。完成第一轮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评定三、四级养老机构4家。开展“跨越数字鸿沟”公益助老活动15场,惠及老年人1200余人。四是优化服务环境。开展全市养老服务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监督检查、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专项行动和养老机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个行动”,下发《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预付费管理的十条措施(试行)》,发放防范养老诈骗和非法集资宣传资料26000余份,加大社会监督力度,促进养老机构规范有序发展。
三、着力强化困难群众救助帮扶
履行“兜底线、保民生”工作职责,切实加大困境儿童、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力度。一是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健全机制。在全省率先实行“双组长”领导机制(市委副书记任第一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在全省率先召开全市未成年人领导小组2022年度第一次会议。强化保障。社会散居孤儿生活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085.2元,集中供养的机构孤儿生活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506.4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基本生活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475。主动帮扶。加强孤儿助学,全市共有56名孤儿大学生享受了每人每学年1万元的助学补贴。创建品牌。持续推进“全人·全程·全纳”孤弃儿童服务模式,全力创建“童心同护”社会工作服务规范落地项目。全面整改。完成全市儿童福利领域特定范围的风险防范化解摸底排查工作以及开展全市范围内儿童福利领域专项治理工作。二是加强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将5708名低收入困难群众纳入监测范围,对245名未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的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予以救助,确保不发生返贫。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累计为11.2万名困难群众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2496.1万元。阶段性降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启动条件,将低保边缘人口纳入价格补贴范围,加大对困难群众物价补贴力度,累计共向32.06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686.87万元。三是加强残疾人服务保障。自2022年5月15日起,实行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全程网办”服务,即残疾人可通过登录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民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及其移动端“民政通”等终端全程在线申请残疾人两项补贴。城区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五县市区为每人每月80元补贴标准位居全省第三。全市共发两项补贴91.1万人次,发放金额7595.3万元。
四、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彰显民政作为、贡献民政力量。一是强化村居基层自治。加大对社区资金保障力度,城区城市社区运转经费达到60万/年以上,排在全省、全国前列。夯实社区治理阵地,社区服务用房平均面积达到910平方米。全市1388个村(社区))100%建立村(居)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公共卫生委员会。扎实推进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推荐醴陵市嘉树镇和荷塘区茨菇塘街道分别就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楼栋治理为实验主题,开展基层治理先行先试。实行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员额管理,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起点工资达4764元/月。二是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提升社会组织党建“两个覆盖”质效,社会组织党支部组建率达100%,“五化”支部建设覆盖率达100%。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社会组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撤销僵尸组织15家,整治违规收费64.48万元,取缔、劝散非法社会组织18家。引导30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开展主题活动1300余场,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受益人数38万余人。三是发展慈善社工事业。组织开展“99公益日”“中华慈善日”等活动,累计筹资近1600万元,做好“神农慈善志愿榜”筹备。深入开展“禾计划”,打造2个社会工作优良县市区,25个五星级乡镇(街道)社工站。推进“爱心时间银行”,平台注册志愿者26万、志愿者团队1514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958场、志愿服务时长120万小时。四是推进福彩转型发展。创新渠道、增机布点、强化宣传,推动现代福彩事业高质量发展。累计销售福利彩票25860万元,同比增幅4.8%,筹集公益金8298万元。
五、着力守好民政领域安全底线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和省民政厅曹忠平厅长来株调研指示精神,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等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办公室牵头、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参与的工作专班,定期调度研究民政领域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森林防火工作。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先后下发《株洲市民政局关于贯彻落实〈全省民政系统深入排查潜在风险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文明祭祀和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与156家养老服务机构、1家儿童社会福利机构签订军令状,切实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等四方责任,确保民政领域安全。截止目前,全市民政领域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建立健全局领导包片联点工作机制,对各县市区民政领域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等工作定期开展督导检查。
责任编辑: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