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民政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3-02-21信息来源:


2022年全市民政系统严格按照省、市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民政工作实际,依法履职、精准发力,持续推进民政系统法治政府建设,为株洲民政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有效落实。对照《株洲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的要求,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将法治建设摆在全局重要位置,与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体推进。在年初制定的《2022年全市民政工作要点》中,将“加强民政法治化标准化建设”作为全局重要工作,并作为县区民政部门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上下联动、统筹推进民政系统法治工作任务落实。二是健全定期研究机制。将法治建设纳入局党组重要议事议程。通过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和专题学习会等,把宪法、法律列入中心组学习内容,列入干部培训必修课,每年局系统举办法治专题讲座不低于4次。三是加强制度建设。经局党组会议通过印发了《株洲市民政局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株洲市民政局法律顾问工作制度》《株洲市民政局合同审查管理制度》《株洲市民政局案件审理会议制度(试行)》《株洲市民政局重大行政处罚听证制度(试行)》《株洲市民政局行政执法流程(试行)》《株洲市民政局行政执法文书及说明(试行)》《株洲市法治民政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株洲市民政局“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2022年株洲市民政局“八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全面部署安排民政法治工作,民政服务更为便捷高效、政策创制更加规范、普法宣传更具实效。

二、法治建设基础持续夯实筑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书记、局长为组长,形成了由局办公室牵头,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各科室和直属单位为主体的工作机制,并召开局长办公会,对我局目前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二是规范执法行为。为了加强全市社会组织管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结合年检情况和日常活动开展情况,梳理一批长期未正常开展活动、未按时年检的社团,按照行政处罚程序做好撤销登记及公示公告工作。2022年3月召开案审会对全市20家连续两年未年检的社会组织予以警告行政处罚、15家连续三年未年检的予以撤销登记行政处罚,2家社会组织不予处罚(及时进行了注销,改正了过错)等事项进行研究。市民政执法大队对株洲市排舞协会分支机构情况进行立案调查取证,确认协会为方便管理,设置区域性分会,所设立的分会没有民政部门登记许可,违规举行4次大型活动案件事实,于7月28日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在株洲民政官网公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其整改完毕三是营造法治氛围。以“4.15国家安全教育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活动开展为契机,利用公众号、户外LED显示屏、工作群等阵地对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对《民法典》《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地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了宣传。截止目前,面向民政系统内外组织举办学习、宣讲培训385余场,参加培训人员达6000人次,在当地媒体和门户网站宣传64次,面向公众发放宣传折页36957册,在基层单位张贴海报2万余份,悬挂标语2614条。

三、重点领域执法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强化制度建设。研究制定《株洲市民政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试行)》《株洲市民政局集中开展涉稳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工作方案》,在全市民政系统范围内集中开展涉稳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工作,目前我市民政系统社会稳定形势整体平稳可控。下发《关于在株洲市社会组织中开展“四个专项行动”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株洲市社会组织领域风险防范和规范社会组织行为的通知》《关于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收费专项检查的通知》为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提供政策指引。二是加强综合监管。结合工作实际,在株洲民政官网、株洲社会组织网等公众平台发布了年检通知,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民政部门登记社会组织2665家,其中社会团体1188家,民办非企业1468家,基金会9家。市本级社会组织总数732家,其中社会团体455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71家,基金会6家。2022年度新成立社会组织 36 家、度新变更社会组织 72 家、新注销社会组织 19 家。三是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召开2022年度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联席会议,充分发挥各自的监管职能,迅速排查,形成工作合力,对于市级15家连续三年以上不开展活动的睡眠、僵尸社会组织进行撤销,并在相关媒体进行公告。截至目前,我市通过取缔、劝散、引导登记、自行解散等方式查处非法社会组织17家,其中取缔11家、引导登记3家、劝散3家。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对部分行业协会商会进行抽查,查处并责令2家行业协会退还违规收费64.48万元

四、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渐趋完善。一是提升文件制发质量。坚持立改废并举,定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不断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发质量。二是优化城乡社区治理效能。目前全市1388个村(社区)100%建立村(居)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居)民议事会等议事协商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基层协商机制。督促落实“三个清单”指导县市区依法厘清政府职能部门与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权责边界。指导县市区设立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1388个村(居)民委员会实现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三是强化社会救助领域综合治理。2022全面完成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专项审计整改工作,人情保关系保政策保整治为重点,严肃惩治优亲厚友、虚报冒领、吃拿卡要、挪用贪占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接续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工作。共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10219户、19207人,新纳入低保1945户、5270四是集中化解处置到位。2018年以来社会救助领域重点信访案件共18件,无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会同财政部门开展临时救助调研,修订完善临时救助政策制度,着力推进临时救助“网上办”、“掌上办”,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时效性。优化申请审核流程,规范加强临时救助备用金使用。四是强化民政领域执法力度。2022年市民政执法大队接受行政立案75起,目前已经完成行政处罚37起;受理办结12345市长热线12起;查处非法殡仪馆2家;违规乱埋乱葬5起;殡葬违规价格收费4起;违规搭棚治丧26起。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持续提升法治建设重视程度。局党组坚决扛起法治建设的主体责任,通过交流研讨、专题会议、听取汇报、集中学习等方式,常态化研究、推进全市民政系统法治建设工作。局党组书记持续履行好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亲自抓、亲自问,加强统筹、督促指导,推动民政系统法治建设工作走深向实。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全力抓好分管领域的法治建设工作。各业务科室结合工作职责,在政策创制、普法宣传、行政执法方面投入时间、精力,着力打造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机关,提升服务对象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二是聚焦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全面落实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法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民政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的必训内容。重点加强民政领域宣传教育培训,深化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管理、养老服务等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帮扶救助体制改革、惠民殡葬改革、城乡养老服务改革等事项,提升民政规范化水平。开展执法领域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三是持续增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养老、救助、基层治理、困难群体保障等领域出台系列含金量较高的制度文件,推动民政工作更为科学优化、高效便民。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参谋作用,继续引导参与民政重要工作,提升行政决策的科学性。

 

                                   株洲市民政局

                                2023年2月14


责任编辑:市民政局